記者李鴻典/台北報導
台灣每4位男性中,就有1位過重或肥胖;每5位女性中,就有1位過重或肥胖;而與腹部肥胖相關的代謝症候群,也有30%盛行率。
▲台灣每4位男性中,就有1位過重或肥胖(圖/資料照)
但在這些發胖人口中,家人都給予什麼樣的幫助?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今年曾發表「台灣家庭健康管理認知與行為」調查,發現一有趣現象,對跟身材有關的健康問題,家庭成員間喜歡用揶揄或嘲諷的方式表達,有超過一半約56%受訪者表示曾因身材遭到家人酸言酸語。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蔡克嵩指出,其實健康可以用「尺」量,家人之間互量表達關心或者互相叮嚀標準數字給予激勵,都會比嘮叨或調侃更有效。
這份調查還發現,有超過一半的受訪者在變胖時被說是「死胖子」、「肥豬」、「大屁股」、「懷孕幾個月了?」,且一旦被認定身材已胖,家人也會以「還敢吃?」、「也不照照鏡子」來調侃對方的發福。
但因家人大多只出一張嘴,後續也沒更積極的關懷如一起運動、陪同諮詢或就醫,因此即使知道自己身材走樣或可能造成健康問題,近6成受訪者肥胖並沒有改善。
上述嘲諷中,有7成3受訪者指出「腰部」是最容易受到言語攻擊的發胖部位,但即便如此7成5的受訪者仍會以「量體重」來衡量身材,不然就是藉由衣服尺寸來注意身形,例如「褲頭變緊」才警覺變胖,僅有不到1成5的受訪者會選擇「量腰圍」,顯示民眾對於體重或BMI無法完整呈現健康危害更嚴重的腹部肥胖觀念還是很薄弱。
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、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吳至行醫師就指出,以褲子評估腰圍並不準確,因褲頭位置較低,且衣物布料具有彈性,會造成誤差,通常發現褲子穿不上大多已太遲了,建議還是定期量腰,加上牢記健康腰圍標準--女性不超過80公分、男性不超過90公分,才是掌握健康體態的不二法門。
吳至行醫師進一步表示,其實大家都理解酸話的背後是關心,但有時家人之間就是說不出體貼的好話,這時候用量的其實更能表達愛意或關懷。尤其腰圍已不單單是身材的問題,更是「與三高的距離」,腰圍越大等於內臟脂肪囤積過多,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越高,這也是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長期疾呼國人牢記「腰圍八九十、健康常維持」口號的原因。
此外,除了腰圍,身體也還有其他健康指標可用尺量,他也提出「健康新三圍」:「腰圍」、「臀圍」、「小腿圍」概念。臀圍是因腰臀比女性大於或超過0.85、男性0.9者,表示脂肪多分佈於腹部,這裡的內臟脂肪會增加發炎反應,而提升罹患糖尿病、動脈硬化與心血管疾病風險,是比腰圍更嚴格的指數;而小腿圍則是老年可作為評估肌少症的指標。他也盼國人中壯年時務必自勉追求「小腰臀」以遠離代謝症候群與三高慢性病。